
8月8日下午4时许,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骨科病房里暖意融融。即将出院的任先生将一面绣有“巧手修复人生路,仁心点亮健康灯”的锦旗,连同一件精致摆件,郑重地送到骨1科颜屈伦主任医师手中。这面锦旗,承载着他对五年前那场生死救援的深深感恩,也见证了一位体育教师从重伤濒危到重返赛场的重生之路。
意外突至,辗转求医陷绝境
时间回溯到2020年11月5日深夜,任先生在家中浴室遭遇意外,爆裂的玻璃瞬间将他的右小腿严重划伤,血管、神经、肌腱均受重创,鲜血喷涌不止。他辗转两家医院,都被泼了“无法救治”的冷水,希望渐渐渺茫。将近凌晨3点半,失血过多、虚弱不堪的任先生,被120急救车送入我院,这成了他最后的希望。
疫情夜的生命竞速,绿色通道紧急启动
当时正值新冠疫情防控关键期,接到急救预警的骨1科医护人员早已严阵以待。刘永光主任当机立断,启动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医疗团队迅速集结。面对患者因长途转运可能出现的失血性休克风险,团队双管齐下:一边紧急输血,全力稳定其生命体征;一边争分夺秒,快速完成术前各项准备工作,为手术争取宝贵时间。
显微镜下的“缝合”,六小时重建破碎未来
凌晨时分,无影灯下,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精密手术正式开始。颜屈伦副主任亲自主刀,在麻醉与护理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凭借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在10倍显微镜下展开了长达六小时的修复工作:成功移植自体血管,桥接了3厘米缺损的胫后动脉及伴行静脉;用同种异体神经精准修复了4厘米长的胫神经缺损;还逐一缝合了断裂的屈趾、屈踇、胫后肌腱及小腿三头肌腱。每一个操作都精准细致,只为重建任先生的未来。
闯过重重险关,终圆赛场回归梦
手术结束后,任先生被转至ICU严密监护,但这仅仅是康复之路的开始。骨1科医护团队用专业与耐心,陪伴他闯过了术后休克、感染、血管危象等一道道生死关卡。半个月后,针对他小腿的皮肤缺损,团队再次为其实施了自体植皮术。拆除石膏后,在颜医生的科学指导下,任先生坚持了6到12个月的系统功能锻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仅成功重返体育教师岗位,更重拾了热爱的羽毛球运动,甚至站上了省级竞技赛场。此次因跟腱区粘连入院接受松解手术,他毫不犹豫地再次选择了该院,这份信任源于五年前的生死相托。
一面锦旗,跨越五年时光,不仅记录了一位患者重获新生的艰难历程,更是对该院手足显微外科顶尖技术实力与紧急救治体系高效协同的最好肯定。它印证着:当精湛医术与仁爱之心相遇,便能修复最严重的创伤,为患者点亮重返健康的希望之灯。我院也将始终坚守守护生命健康的初心,以更精湛的技术和更温暖的服务,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颜屈伦